
撰文|阿森
編輯|楊勇
來源 | 氫消費出品
ID | HQingXiaoFei
效忠25年的“老人”離開,美特斯邦威再次陷入人事震蕩。
6月16日,美邦的副總裁林曉東辭職,同時加入美邦14年的游君源被聘任為副總裁。自2024年起,二代胡佳佳等人卸任,創(chuàng)始人周成建回歸,美邦高層的變動并不讓人意外。
最近一年,不止是人事層面,美邦從定位、產品、門店、渠道多個層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。
一年過去,營收卻一片慘淡。據美邦服飾報告顯示,24年全年總營收6.81億元,同比下降49.79%。2025年第一季度的營收依舊一降再降,凈利潤下降九成。
創(chuàng)始人反向接班,押寶戶外定位,開辟電商直播賽道,門店風格大改造,多管齊下試圖重振往日規(guī)模。5.0新零售改革推行將近一年后,為何美邦的業(yè)績卻越來越差?

圖片源自網絡

利潤再降,美邦還沒活過來
2008年的休閑服飾第一股,2011年的營收近百億,核心商圈最大的服飾店鋪,往日超多光環(huán)的美邦,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營收約為1.43億元,對比同為國產品牌駱駝的41.36億元,森馬的30.79億元,相差幾十倍。
今年4月,周成建面對利潤的下降,依舊激進加碼開店計劃,試圖擴大門店規(guī)模實現增長。僅今年五一期間,困境中的美邦就有66家大店生活館開業(yè)。
“三年萬店”是周成建在25年3月的選品直播中提出的戰(zhàn)略。在他的預想中,以單店銷售額為準,萬店的分布結構為300萬元左右的占到50%,500萬左右的占20%,700萬以上的占30%。
同時,周成建也信誓旦旦地立下了25年的千店“Flag”。距離實現周建成的暢想還有兩年多,但從已有的情況來看,美邦的形勢預測并不樂觀。

圖片源自美邦微信賬號
美邦的僵局,并非“一日之寒”,早在多年前就買下了斷送自己坑。
公司上市之后,為了節(jié)約成本,美邦產品設計外包出去。當裁縫不再專心做裁縫,生產的服裝也不再好賣。外包的設計與市場審美、消費偏好逐漸脫離,后續(xù)的國潮引入、小眾設計師聯合都并未能幫美邦拉回一部分消費者的“心”。
同時,當產品賣不出去時,早期的加盟店模式隨之而來的是供應鏈僵化??偛亢图用松讨g互相甩鍋庫存,產品周轉周期將近是同期ZARA的5倍。
截止2024年4月,美邦的全國門店數量已經下降到607家。對比巔峰時期的5500多家店,美邦如今的門店數量僅為當年的九分之一。而截止24年4月,同為步行街巨頭的森馬有8000多家門店,兩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語。
營收上更不用說,美邦在2011年到達歷史最高點之后,就基本在下降的狀態(tài)里一去不返。16到20年,營收直接降了近30億。21-24年,直接降到10億以下。
中間即便出現郭扭虧為盈的時刻,也多是出售資產換來的一時好轉。
2024年,美邦全面進行大改革,凈利潤依舊同比下滑超500%。從直營店的營收來看,24年平均單店營收為236.79萬元,同比下降70.84%,平均年化坪效4275.75元/平方米,同比下降64.70%。
加盟商的情況也不容樂觀。面對周成建在24年3月提出的5.0新零售模式:全域O2O商業(yè)模式,實現多種零售方式的打通融合,但部分加盟商并不買賬。
從定位轉變的擔憂、業(yè)績下滑的現狀、電商渠道的先機錯失到發(fā)展前景的疑慮,多種因素讓加盟商憂心忡忡。最終超200家加盟商轉向了其他休閑服飾品牌,直接導致24年第四季度美邦加盟商提貨額同比下降超4000萬。
基于2024年的個別數據來看,5.0新零售的戰(zhàn)略并非完全無效。
24年12月份,有43家加盟店已開業(yè),38家加盟店正在裝修中,12月的新開店鋪數量環(huán)比310%;第四季度的庫存商品銷售約140萬件,比前三季度大幅增長。
可惜這些數據并不能換來多數加盟商的信心和消費者的回頭。從300多億到30多億,市值縮水十倍的美邦早已岌岌可危,翻盤之路也愈發(fā)艱難。

反向接班,改革成效甚微
2016年,周成建退任,其兒子、女兒、女婿成為美邦新的掌權者。在二代接手之時,美邦已在下坡路,但時尚大秀、國潮試水等一系列行動收益頗少,營收每況愈下。
近7年的時光里,從2016年的營收65.19億到23年的營收13.56億,關店、欠薪等新聞頻頻出現。
2024年,周成建再次出山,聲稱重新創(chuàng)業(yè)。一場發(fā)布會開啟了美邦的5.0零售計劃:新LOGO、新口號、新戰(zhàn)略,周成建表示要建立全域的O2O商業(yè)模式,線上線下高頻互動。先后進行電商直播布局、抓鳥計劃等一系列改革,強調數字化轉型。

圖片源自美邦小紅書賬號
5.0零售戰(zhàn)略中的電商直播布局,周成建早在2023年就已開啟,總部遷移到杭州,學習電商直播,成立兩家直播電商公司,抖音開辟賬號。
24年3月,周成建公開直播選品評審會,最高在線人數超10萬人,曝光次數超390萬次。11月,周成建進行淘寶直播帶貨,收獲了超1500萬元的GMV,吸引了超378萬次觀看。
但對戶外服飾行業(yè)而言,這些數據與同行相差較遠。
以駱駝為例,據卡思統計,截止24年12月,其官方店鋪的銷售額,1家月銷過億,2家月銷超5000萬,4家月銷超2500萬,15家月銷超千萬。
這個節(jié)點對美邦是開始,但其他品牌早已多年深耕。時機錯失之后,電商依舊熱門,但美邦的入局熱度卻無法對比其他品牌。而且網購平臺的服裝越來越難做,退貨率一度高達50%。
今年4月,美邦又開啟抖音渠道的買券活動,以線上促銷券帶動線下消費,40天的GMV已超1億。從券的核銷率來看,美邦的本地生活團購券依舊來了不少營收。
據統計,美特斯邦威長沙形二店線上銷售額1066萬,實際核銷金額為400萬,核銷率超37%。以此類推,1億團購券能帶來3700萬營收。對于不斷衰落的美邦來說,這份成績雖不能與熱門同行對比,但證明了當前渠道策略的正確性。
渠道跟上了時代,定位改變卻沒能取得良好成效?!捌教媸甲骧B”的抓鳥計劃抓到的只是皮毛。
同為三合一沖鋒衣,淘寶平臺中,美邦的銷量為1000+,始祖鳥的銷量在3000+。但始祖鳥的價格大概是美邦的十倍,類似價位的駱駝銷量為100w+,迪卡儂的銷量為10萬+。?

圖片源自美邦、駱駝的淘寶店鋪
價格和銷量都無法打出差距,后發(fā)的戶外品牌定位還未深入消費者內心,美邦試圖成為平替始祖鳥的戰(zhàn)略效果遠遠低于市場預期。
一年過去,美邦的種種改革在某些階段或有成效,但從最終結果來看,并未能改變美邦營收下降的現狀。面對回歸一年的結果,周成建在采訪中也表示還沒有做到足夠好,滿分100的情況下自己的評分是50。
美邦的改革從未停過,但常常錯過正確的路,未跟上消費者的需求、市場的變化。
早年在面對國外快時尚進攻時,周成建就曾進行過改革,他向ZARA學習,將SKU翻了三四倍,做線上平臺邦購和有范,但沒有找準問題的本質,這些改革的結果是營收的快速衰落。
2011年時,美邦的平效就只是ZARA的四分之一。庫存周期的拉長加劇供應鏈僵化,進而跟不上翻倍的SKU,重金投入的自有線上渠道敗給淘寶、小紅書。
周成建也曾走過高端服裝路線,打造ME&CITY,但當年實際銷售不足億元;也曾試水童裝,但并未堅持,森馬反而靠著童裝營收增長40%。一系列的折戟都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改革的戰(zhàn)略偏差。
人事調整、產品革新、時尚大秀、明星聯動等所有看似他人成功的模式,都未曾挽救美邦。改革要做的不僅是照搬他人,還要保留自身優(yōu)勢,更要埋掉之前的坑。

步行街品牌,何處求重生
步行街火熱的那些年中,美邦、以純、拉夏貝爾、班尼路等隨處可見,它們曾是家長、青少年孩子的青睞服飾品牌。但在電商渠道和外來品牌的沖擊下,這些品牌都變得悄無聲息,有些更是早已宣布破產。
目前國內服飾行業(yè)明顯遇冷。億邦數據顯示,包含美邦、森馬、太平鳥、錦鴻集團等十家服飾品牌,2024年中,單店營收下滑的數量為8家,門店坪效下降的數量為9家,關店比率普遍超10%。
昔日的服飾巨頭們要想尋求重生,避免衰落,不能丟下的依舊是產品、渠道、品牌。
服飾作為人們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部分,始終要緊靠市場,距離消費者更近一點。產品從設計、材質到價格,都要結合品牌定位和消費者訴求。正如周成建昔日在采訪時表示,一度脫離服裝圈和行業(yè)導致了美邦的昔日困局。

圖片源自美邦小紅書賬號
當下,服飾品牌打破困局的關鍵點是喚醒消費意愿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5年1月-2月,穿類商品網上銷售額同比下降0.6%,服裝行業(yè)2000萬規(guī)模以上企業(yè)的利潤同比下降5.75%。
這場喚醒要找到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差異點,再利用場景和內容營造新的消費點。例如,ZARA開辟咖啡+時尚賽道,店內不僅增加咖啡售賣,而且打造多濾鏡的自拍艙,試衣間配備黑膠唱片,延長消費者的線下停留時間,為線下店鋪增添更多附加值。
渠道層面,以往步行街巨頭的難點在于加盟商與電商的沖突。品牌希望靠加盟商拓寬線下渠道,也希望打通互聯網社交電商之路。但線上的價格促銷以及產品的快速迭代,都讓加盟商壓力巨大。
加盟商和電商是必須協調好的兩種渠道,前者是線下主力,后者是線上主力。服飾品牌必須做好資源平衡,通過分潤機制、渠道融合、品控統一等方式讓兩種渠道雙贏共生。
電商銷售更要注意引導用戶的關注點??此拼罅π麄鳟a品,實際用戶的關注點都在無關產品的話題上,并不能加深消費者的品牌認知。
正如周的出圈直播中,“創(chuàng)始人敢說真話”成為了網友熱議的話題,這種娛樂性的內容或許加強了周成建的個人IP認知,但并未對美邦的產品增加更多印象點。
品牌層面,越是面對外部的激烈競爭,越要找準定位。品牌是產品溢價和盈利的重點。爭著追趕熱門定位,不如堅守品牌本身特色的同時再去開拓。
戶外市場固然誘人,服裝零售額從2019年的359億到2024年的712億,2029年預計增長到1581億。但國外有戶外服飾輕奢的始祖鳥、專業(yè)定位深入人心的猛犸象和北面,國內有都市戶外定位的伯希和、價格親民的駱駝,更不用說其他的小眾戶外品牌,戶外服飾的賽道早已“人滿為患”。
相比專業(yè)做戶外的服飾品牌,其他服飾不一定要顛覆本身的定位。正如美邦原本的休閑定位,完全改變已有的消費者認知可能會讓消費者更混亂,可以單條線延申,保持已有專業(yè)認知的基礎上,拓寬消費者的品牌印象:休閑加上戶外。
實際上,國內服飾市場潛力巨大。2024年僅女裝行業(yè)的市場規(guī)模達到約11000億元。只是競爭對手越來越多,再加上消費場景、消費需求等方面快速的迭代,讓服飾巨頭們一步未跟上,就步步落于人后。
尋求重生,不能盲目。在線下門店成本居高不下、線上電商沖擊的當下,高層變動、利潤下降、加盟商轉向,每一個因素疊加都讓美邦戰(zhàn)略更顯激進,也使其增長重振充滿更多未知。
從長期主義來說,步行街巨頭們仍需把握住市場動向與自身的平衡,順勢而變。正如周成建在回應“三年萬店”計劃是表示,策略與現實有其差距,店鋪的數量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論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