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,理想汽車以超 100 萬輛的累計交付量閃耀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,看似風光無限,實則已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,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變革正悄然拉開帷幕。
近期,理想汽車在中關村論壇扔下一顆“重磅炸彈”—— 開源自研的整車操作系統(tǒng)“星環(huán)OS”。這一舉措,直擊傳統(tǒng) AUTOSAR 架構的要害,瞬間點燃了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戰(zhàn)火,更印證了理想汽車從汽車企業(yè)轉型為人工智能企業(yè)的決心。
回溯這場技術革命的導火索,2020 年的“芯片荒”首當其沖。彼時,在傳統(tǒng) AUTOSAR 架構的束縛下,更換一顆 MCU 芯片,竟需長達 6 個月的適配周期,而作為新勢力車企,理想在芯片分配的“食物鏈”中處于最底層,面臨巨大的風險。
這讓理想汽車意識到,若只專注造車忽略AI生態(tài)構建,勢必會在愈發(fā)激烈的智能汽車市場競爭中被淘汰。
優(yōu)異“成績單”背后的隱憂
理想汽車的財報數據暴露了其轉型人工智能企業(yè)的迫切性。
理想汽車財報數據顯示,2024 年全年營收1445億元,同比增長16.6%;凈利潤 80 億元,同比下滑 31.37%,盡管連續(xù) 9 個季度盈利,凈利率達 5.5%,較 2023 年提升 0.8 個百分點,但凈利潤的大幅下降仍是不爭的事實。
這一降一升之間,凸顯出理想汽車在維持利潤增長與控制成本方面面臨的巨大挑戰(zhàn)。
一方面,理想汽車此前憑借獨特的產品定位與策略,收獲了令人艷羨的高毛利率,不過這一優(yōu)勢正逐漸被侵蝕。
財報數據顯示,2024年全年,理想汽車的汽車業(yè)務毛利率為 19.8%,相較于 2023 年的 21.5%,下降了 1.7 個百分點;總毛利率從 2023 年的 22.2% 降至2024年的20.5%。其中,第四季度總毛利率為20.3%,同比降低3.2個百分點,環(huán)比下降1.2個百分點。
高毛利優(yōu)勢漸失背后原因錯綜復雜,其中理想L6的低價走量策略對利潤池的反噬作用顯著。
作為理想產品線中價格最低的車型,上市不到9個月的理想 L6 在 2024 年累計交付 19.2 萬輛車,占理想去年所有交付量的 38%。它的熱銷雖大幅提升了整體銷量,卻因自身利潤空間有限,無情拉低了平均單車利潤。
另一方面,理想汽車在增長方面也深陷困境,交付量雖在總體上有一定增長,但環(huán)比下滑的趨勢令人憂心。
從近期數據來看,這一波動更加明顯,這反映出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可能正在發(fā)生微妙變化,或者市場競爭加劇,分流了理想汽車的潛在客戶。官方數據顯示:2025年已經過去的兩個月中,理想汽車單月交付量分別為29927臺、26263輛。1月銷量同比下滑3.97%、環(huán)比下滑48.85%;2月銷量同比增長27.9%、環(huán)比下降12.2%。
在這樣的競爭態(tài)勢下,理想汽車若不加快向人工智能企業(yè)的轉型步伐,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邊緣化。
從“造車”到“AI生態(tài)”的激進跨越
當下,智能化已然成為汽車行業(yè)競爭的核心戰(zhàn)場。AI在智能駕駛、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應用,正深刻改變著汽車的產品形態(tài)與用戶體驗,理想汽車若想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,構建AI生態(tài)勢在必行。
從單純的“造車”邁向構建“AI 生態(tài)”,這一激進跨越既是對行業(yè)趨勢的敏銳洞察,也是理想汽車突破當前困境的必由之路。
理想汽車的研發(fā)投入數據便是其轉型決心的有力證明。理想汽車連續(xù)兩年在研發(fā)投入上超過100億元,投入重點聚焦于智能駕駛技術、智能座艙、AI 大模型和海外研發(fā)中心。財報數據顯示,2024年全年,理想汽車的研發(fā)投入為111億元,同比增長4.6%;2023年全年研發(fā)投入為105.9億元。
在智能駕駛領域,理想汽車已取得階段性成果,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與創(chuàng)新能力。
2024 年第三季度,AD Max 平臺技術實現從無圖 NOA 到全新一代智能駕駛技術架構端到端 + VLM 雙系統(tǒng)的切換,并于 10 月完成全量 AD Max 平臺用戶推送,標志著理想智駕正式邁入 AI 大模型時代。
借助 AI 大模型,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(tǒng)能夠實現更精準的路況感知,面對復雜的交通狀況,如狹窄道路、環(huán)島、掉頭以及復雜施工路段等,都能做出更智能的駕駛決策,這不僅大幅提升了駕駛安全性與舒適性,也讓理想汽車的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。
在智能座艙方面,作為汽車與用戶交互的重要窗口,智能座艙也是理想汽車打造 AI 生態(tài)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借助 AI 技術,理想汽車可以實現更自然流暢的人機交互,讓車輛能夠理解并響應用戶的語音指令、手勢操作等,為用戶打造更加便捷、個性化的駕乘體驗。
值得一提的是,理想同學App全面接入DeepSeek R1&V3 671B滿血版,并與理想自研MindGPT大模型實現雙向自由切換。未來,“理想同學”將不再僅僅局限于車機端的智能助手角色,而是成長為能夠時刻陪伴用戶、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務的貼心伙伴。
可以預見,隨著向 AI 生態(tài)的轉型升級,理想汽車還需要構建完善的軟件服務體系、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以及用戶運營體系,這對企業(yè)的綜合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“馬力”到“算力”的升維困境
?
在電動車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的當下,智能化能力正成為車企的核心護城河。曾經汽車性能以馬力論英雄,而如今,時代的浪潮已將其推向了算力主導的新紀元。汽車操作系統(tǒng),作為連接硬件算力與 AI 算法的“神經中樞”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理想汽車在這一時代洪流中,推出星環(huán) OS 并將其開源,這一舉措堪稱從“產品競爭”步入“生態(tài)競爭”的關鍵落子,然而這背后也隱藏著諸多困境。
不可否認,理想星環(huán)OS在芯片適配周期短、算力共享、性能更強等多個方面實現了顯著的優(yōu)勢,這些技術優(yōu)勢若能有效轉化,無疑將極大提升理想汽車在產品性能、成本控制、供應鏈安全等方面的市場競爭力。
然而,理想汽車在從“馬力”到“算力”的升維過程中,面臨著來自海內外對手的競爭壓力。
在海外,特斯拉作為行業(yè)領軍者,在智能駕駛技術上持續(xù)深耕,其 Autopilot 系統(tǒng)不斷升級,已在全球范圍內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與實踐經驗,龐大的數據量使其智能駕駛算法能夠不斷優(yōu)化,在市場上占據先發(fā)優(yōu)勢。
在國內,蔚來、小鵬等新勢力車企,也紛紛加大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發(fā)投入,推出各自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(tǒng)與智能座艙解決方案。蔚來的 SkyOS、小鵬的 XOS 都顯示出強烈的生態(tài)閉環(huán)傾向,試圖打造屬于自己的技術壁壘與用戶生態(tài)。
在商業(yè)化方面,理想汽車也面臨著困境。當下L4 級自動駕駛技術尚未成熟普及,在這 L4 未至的空窗期,軟件付費模式難以有效推行,消費者對于尚未完全實現的高級自動駕駛功能,付費意愿普遍較低。
綜上所述,理想汽車從“馬力”到“算力”的戰(zhàn)略升維,是順應行業(yè)發(fā)展趨勢的必然選擇,星環(huán)OS的推出展現了其強大的技術實力。但在技術理想主義與商業(yè)現實之間,理想汽車仍需跨越重重障礙,這不僅是對理想汽車的考驗,也是對所有車企的考驗。
特別聲明: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,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。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。(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@donews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