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潮汐商業(yè)評論/文】
“還是這熟悉的味道,這么多年了,喝著就是舒坦?!痹诩彝ゾ蹠希琂ohn的叔叔打開一瓶海之藍,邊倒酒邊念叨,親戚們紛紛點頭附和。
但大家不清楚的是洋河這個“蘇酒老大”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。
7月初,洋河股份原董事長張聯東請辭,之后,47歲的宿遷“體制內老將”顧宇火速當選新掌門,不過,沒有賣過白酒的他卻有一系列難題正等著解決。
當前,白酒行業(yè)正經歷嚴峻考驗,存量競爭持續(xù)加劇,行業(yè)整體增速明顯放緩。同時,消費端承壓,使得正處于周期底部的白酒板塊,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。
數據顯示,2024年洋河取得上市以來最慘淡的成績單,營收288.76億元,同比下降12.83%;凈利潤66.73億元,同比下降33.37%,凈利潤回到7年前水平。
對于業(yè)績下行,洋河給出的解釋依然是“主動降速”。這個詞也成了洋河股份近年來常掛在嘴邊的詞。
不知洋河的"主動降速",還要降到何時?
在白酒行業(yè),洋河曾經風光無限。2010年,洋河一躍進入白酒三強,僅次于茅臺和五糧液,并占據這個位置多年。
憑借卓越的營銷策略,洋河成功將海之藍、天之藍、夢之藍等系列產品從江蘇本土品牌推向全國市場。其倡導的“綿柔”口感不僅引領了濃香型白酒的新潮流,還促使眾多酒企紛紛調整產品風味,以迎合消費者日益變化的口感偏好。
高端市場中,夢之藍系列(如手工班、M9、M6+、水晶夢)以其獨特品質備受青睞;中高端領域,天之藍和海之藍同樣擁有廣泛的認知度;此外,洋河大曲、雙溝大曲等傳統產品也持續(xù)受到市場歡迎。
然而去年,洋河成為頭部酒企唯一營收凈利雙降的企業(yè)。被山西汾酒和瀘州老窖反超,從白酒“老三”跌到了“老五”。
如果只是增長放緩,“主動降速”還可以解釋,但凈利下降三成,第四季度巨虧19億,到了2025年,洋河依然沒有控制住業(yè)績的下滑,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31.92%,凈利潤下滑近40%。如此數據很難相信是洋河主動的結果。
盡管白酒行業(yè)整體面臨增長放緩的挑戰(zhàn),但洋河排名的持續(xù)下滑已不再僅僅是行業(yè)共性問題,而是其自身戰(zhàn)略執(zhí)行、市場應對及品牌競爭力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反映。這也表明,洋河在企業(yè)運營和市場競爭中存在亟待解決的短板。
在今年6月12日的洋河股份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,前董事長張聯東向投資者致歉,他直言“洋河在這輪發(fā)展中相對滯后”,并將核心問題歸咎于管理層。
張聯東將主要問題歸納為四點:品牌煥新乏力、產品利潤透明度不足、渠道庫存高壓、營銷體系轉型遲滯(尤以高端市場承壓顯著)。
然而,洋河的困境遠非僅是內因驅動,更是一場由內部運營效率下滑與外部競爭環(huán)境共同作用下的“多維承壓”。
首次是渠道庫存高壓。
庫存周轉效率是快消品企業(yè)運營健康度的核心指標,而洋河的庫存問題已很明顯。數據顯示,2024年其存貨周轉天數逼近900天,相當于近2.5年才能完成一次庫存循環(huán),這一數值較2023-2024年同期的400余天翻倍。
即便2025年一季度(傳統銷售旺季)周轉天數降至638天,仍處于高危區(qū)間。庫存高企直接引發(fā)連鎖反應:一方面,經銷商資金占用成本激增,倒逼終端降價去庫存;另一方面,企業(yè)被迫減少產能釋放,基酒儲備與市場需求的錯配進一步削弱盈利能力。這種“庫存-價格-利潤”的負循環(huán),或是制約洋河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障礙。
洋河管理層也坦稱:(盡管)開年來整個洋河品牌的庫存同比去年下降近10%,省內超過10%,(但)降庫存后實際庫存依然處于一定的高位。
其次是高端產品承壓。
白酒行業(yè)的消費升級趨勢中,高端市場是利潤核心,但市場變化直接擊中洋河以“海天夢”為核心的中高端產品矩陣。
數據顯示,2024年,洋河中高端產品收入同比下滑14.79%,這也成了洋河收入下滑的核心原因。
三是經銷商信心受挫,拿貨意愿下滑。
合同負債最能反映白酒經銷商拿貨意愿以及產品實際銷售情況。
數據顯示,截至2025年3月末,洋河合同負債余額為70.24億元,較2024年末大幅下滑32.09%。 這一下跌,清晰傳遞出經銷商拿貨意愿急劇萎縮的信號。
最后是今世緣的沖擊。
江蘇作為洋河的“大本營”,貢獻將近一半的營收,但其市場正遭受同省勁敵今世緣的猛烈蠶食。
2024年,今世緣在江蘇市場實現營收105.51億元,同比增長13.32%,而洋河同期省內營收127.48億元,同比下降11.43%。
這是2020年以來洋河省內營收首次下滑,雙方差距從2023年的50億元縮窄至22億元。
內外交困之下,洋河深陷戰(zhàn)略轉型的泥淖。 在白酒行業(yè)存量競爭加劇的背景下,這些問題的疊加,也使其從“主動降速”陷入“被動失速”的境遇,為新管理層的戰(zhàn)略重構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面對眼下的困境,洋河也在積極采取措施。
據洋河官微,5月31日,作為大眾價位段的塔基型產品,第七代海之藍已在南京亮相,基酒存儲年限從“三年以上”明確升級為“100%三年陳釀”。前董事長張聯東表示,第七代海之藍考慮先在省內進行消費者培育,省外將根據市場情況擇機上市。
另外,今年5月,推出主打性價比的“民酒”洋河高線光瓶酒,打出“三年純糧固態(tài)發(fā)酵”招牌,定位大眾消費市場,其中,金洋河市場定位80元,藍洋河定位50元價格帶。
但想要在大眾消費市場一展拳腳,并沒有那么容易。
事實上,光瓶酒戰(zhàn)場早已是紅海。
據了解,僅60元左右的光瓶酒市場,就聚集了黃蓋玻汾、沱牌T68、瀘州老窖黑蓋、郎酒順品郎、綠脖西鳳等多個全國化品牌。除此之外,光瓶酒市場還有其他實力不弱的競爭者,如牛欄山、玻汾、鹿邑大曲等。
洋河需直面巨頭的成本優(yōu)勢與消費者慣性,破局代價高昂且前景未卜。
對于顧宇而言,接過洋河的“接力棒”,既是挑戰(zhàn)也是重塑品牌的契機。
短期來看,如何快速消化庫存、提振經銷商信心,遏制業(yè)績下滑勢頭,是繞不開的首要任務;中長期則需在品牌煥新、高端市場突破與大眾市場布局間找到平衡,既要擺脫“主動降速”的被動標簽,也要在存量競爭中重新錨定自身的核心優(yōu)勢。
白酒行業(yè)的格局重塑仍在繼續(xù),洋河能否止住頹勢、重回頭部陣營,新管理層的戰(zhàn)略定力與執(zhí)行效率,將決定這家老牌酒企的下一個增長曲線。
“聚會還是喝這個最對味,有一種記憶的感覺。”酒過半酣John叔叔再次提到。
而洋河的故事,遠不止餐桌上的一瓶海之藍那么簡單。
特別聲明: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,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。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。(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@donews.com)